作夢者班/做夢者班 II

本論壇自 2009 起分享南開諾布仁波切之教法,目前歸屬於象雄文化。Email: dreamworkforum@gmail.com

《大圓滿之歌》(Quintessential Dzogchen: Confusion Dawns as Wisdom)

《上師瑜伽》、《金剛歌》、《水晶與光道》、《日與夜的循環》、《金刚萨埵大虚空》、《觉性杜鹃》、《吽之封印中阴引导》等書籍出版及摘要翻译

《大圓滿之歌》(Quintessential Dzogchen: Confusion Dawns as Wisdom)

文章SW » 2012-04-26, 00:32

圖檔 Quintessential Dzogchen: Confusion Dawns as Wisdom
大圓滿之歌:總集歷代重要大圓滿成就者之證悟心要

2012/04/25 Wed. sunny/raining, outdoor 32-21°C 且卻和妥噶都非正式法門

《大圓滿之歌》這本書一半是在髮廊弄頭髮時快速翻閱的,非常厚,有四百頁,但都講跟以往(祖古烏金仁波切系)的書差不多,因此畫線不多。

反映至要之鏡/龍欽‧冉江

簡而言之,你要確定,不論在何時何地,把自己的一切作為轉向殊勝的佛法,把每個善行都迴向於證悟。(p. 21)

大圓滿教法要點/祖古‧烏金仁波切

我們的本初自性和「基」一模一樣,具有兩個基本的面向:本初清淨(kadag)和任運顯現(lhundrub)。我們的心的空性(empty essence)(筆者按:空性本質)和本初清淨有關;而心的覺性(cognizant nature)(筆者按:認知性質,或說唯知唯明的性質)則和任運顯現有關。(p. 23)

「立斷」(筆者按:且卻)是指本初清淨的狀態在你面前輩指出來,在那時,你必須認識它,然後訓練仔幾去穩定那種認識。(p. 25)

「立斷」和「頓超」(筆者按:妥噶)都不是正式的禪修法門。「立斷」純粹是指認識你的本初自性是空虛的;「頓超」是任運顯現的本然展現。(p. 27)

你不會把「頓超」描述為一種禪修法門,但你可以說它是一種修學,因為它有要點可資運用。(p. 28)

在活著時對「頓超」產生某種熟悉程度的瑜伽士,在中陰狀態可以保持無懼,了無驚駭或恐懼,因為他們知道,顏色、聲音和光線是自己的展現——自己佛性之身、語、意的本然展現。(《大圓滿之歌》p. 29)
SW
系統管理員
 
文章: 4323
註冊時間: 2012-03-05, 16:23
來自: 台灣台北

大圓滿修行精要(1)

文章SW » 2012-04-26, 00:33

2012/04/24 Tue, sunny/raining, outdoor 32-22°C 大圓滿修行精要(1):ground, all-ground

有幾個譯詞翻譯得不是讓人很容易瞭解,首先 ground-space,這裡翻譯為「基虛空」,我認為譯為「基界」較妥;另 all-ground 譯為瑜伽行派(唯識)用詞含藏識的「含藏」,對應於「法界」也是相當令人不解,我認為直譯「所有基」就可以了。因此下段便為:

大圓滿修行精要/釋迦‧師利‧嘉那(註)

金剛上師應……能夠就文字和意義兩方面來區分涅槃的解脫之「基」和輪迴的迷惑之「基」、基界(ground-space)和基展現(ground-display),以及「所有基」(all-ground)和法界(dharmadhatu)之間的不同。……並能詳述所有由三身和智慧所構成的外在明燦展現,是如何融攝入內在明燦「童子瓶身」(Youthful Vase Body)之中。(《大圓滿之歌》p. 33)


由於南開師「基」的英文都說 base,可能要去找本覺會的索甲仁波切,他則都講 ground。來查查英文版《西藏生死書》,譯者將 the ground 譯為「基礎地」。

一切習氣都儲藏在凡夫心的基礎地中。我認為玻璃門可能是最好的譬喻。想像你正坐在玻璃門前,你透過玻璃門往外凝視天空。在你和天空之間似乎沒有什麼東西存在,因為你看不到玻璃的表面。如果你站起來,想要走出去,你會以為它並不存在而碰到鼻子。但如果你摸它的話,立刻會發現指痕印在某種阻隔你和外面虛空的東西上。

同樣情況,凡夫心的基礎地,阻止我們進入天空般的心性,即使我們仍然能夠瞥見它。我在前面提過,上師提醒我們,禪修者有把經驗到凡夫心的基礎地,誤以為是經驗到心性的危險。當他們安止在高度寧靜的狀態中時,可能只是安止在凡夫心的基礎地中。如同在玻璃圓頂內仰望天空,與站在屋外空曠處仰望天空的差別。我們必須完全突破凡夫心的基礎地,讓「本覺」的新鮮空氣進入。(《西藏生死書》pp. 328-329)


好,「基」瞭解了,所有基(all-ground)當然就包括輪迴和涅槃的基。對應於法界,南開師解釋法界,通常是對應於法性之不同而說。以下為南開師之解釋:

法界(現象的真實狀態)

法界,法是所有現象,界指真實狀態,yinRigpa 指我們 instant presence;我們要 Yin Rigpa 融攝不二(覺空不二),所有事都能自解脫。(2010/06/19)

法性(Dharmata)是我們真實的心性,超越所有概念馬上就是法身,法界(Dharmadhatu)是所有現象的空性。當我們說法性跟個體(individual)有關,個體有許多不同個體,他們的身語意真實本性稱為法性,當我說法性不包括所有其他顯相,所以要知道如何區分。(2010/07/10)


所有基(所有顯相之基礎)

在顯宗瑜伽行派解釋意識,有一個稱為意識的基(阿賴耶),是不可或缺的。大圓滿則說所有現象有個基,就是法界,例如我們所有感官的客體(對境),所有眾生持續在業力境相,但仍具有該基礎。我們產生念頭,進而追隨念頭,這些都在二元業力境相中,這個基稱為「工傑」(阿賴耶)。「工傑」是所有的基礎但不是我們真實狀態的基礎。(2010/06/29)

「工傑」是瑜伽行派關於因果業的用詞。即便我們累積很多善業,但若沒有助緣也不會顯現。這些潛能如何維持、待在哪裡又如何作用,所以瑜伽行派稱「工傑」(kun-zhi),是我們所有善與惡業的基,「工傑」的意識就是第八識(阿賴耶識)。(2010/06/30)


因此說到意識的基,等於阿賴耶,阿賴耶識也稱含藏識,但阿賴耶是否也譯成「含藏」,我就不知道了。但既名之 all-ground,就是所有輪涅之基礎。因為講到阿賴耶其一體兩面的另一面就是如來藏。所以區區一小段的確很難理解。上述索甲仁波切的玻璃門例子,才能對應於「童子瓶身」破裂後內外相融的的情況。

.................................................

註:這裡的釋迦‧師利‧嘉納(Shakya Shri Jnana),原來是祖古烏金仁波切書《大成就者之歌》裡的夏迦‧師利,這就很有名了,不然我還以為是哪位古人呢。

第十三章 夏迦‧師利——成就者之王
待在中藏期間,德喜叔叔常到他的根本上師,也就是偉大的成就者大師夏迦‧師利的營地。夏迦‧師利也被稱為「成就者之王」,以及「珍貴的了證大師」,而夏迦的主要上師就是老欽哲。(《大成就者之歌:法源篇》pp. 230-231)

http://tw.myblog.yahoo.com/jw!Nnd8OZGFG ... e?mid=4474

《大圓滿傳承源流:藍寶石》也有記載:奪滇‧釋迦舍利傳,「從第一世 欽哲旺波、 阿宗竹巴(Adzom Drukpa)等大師領受許多灌頂與教法,並付諸實修,其修持之精進不下 密勒日巴尊者。」

在欽哲仁波切處請求欽哲仁波切的受教正法《大圓滿法吉宗精義》時,欽哲告訴他此教誨是單傳,已傳給了阿宗竹巴,讓他到阿宗竹巴那裡去。於是他去了阿宗寺,見到這位上師後就感到師生的想法完全一致。

上師竹巴仁波切的誕生地是瓦西衝塔部落,屬於牧區,上師用他部落的方言說:「實際大圓滿是自然放鬆,除了這個,沒有別的。」意思是無戲論的自在深意中,除此之外,別無其它。

說完,夏迦師利的自續移至法身深意,即:無偏私、光明空的智慧。心、明分辨後,大圓滿的證悟頓時呈現自續中,他說:「那時像野犛牛擺脫繩索一般,自續中產生了證悟的太陽。」說此話時他感到非常高興。自此,他讓自己的弟子們先修大手印,然後再傳授大圓滿法,把大手印和大圓滿法合起來修。弟子們把這種修法傳承傳到了今日。(《大圓滿傳承源流:藍寶石》p. 698)


http://tw.myblog.yahoo.com/magila-magil ... &l=f&fid=5
SW
系統管理員
 
文章: 4323
註冊時間: 2012-03-05, 16:23
來自: 台灣台北

大圓滿修行精要(2):修行成就的「果」

文章SW » 2012-04-27, 00:29

2012/04/26 Thur. raining, outdoor 18-14°C 大圓滿修行精要(2):修行成就的「果」

在「心部」、「界部」和大手印系統的教法都告訴我們,修行的核心在於藉由深入研究粗重與微細念頭的本質,讓它們處於本然狀態之中,而使它們自然而然地消失。在你認識本然狀態的同時,要讓所有粗重和細微的念頭保持無基礎和無根據的狀態,並在生起的同時被釋放。這是無上的要點。(p. 37)

大圓滿不需要分析,也不需要培養。相反地,它只是一個「認識」的問題。
這種「認識」不像在較低道乘中之智識或概念禪修的死板執著。這種「認識」也不像較低密續部的密咒乘修行者在所有的道次第之中,都忙於心的造作和概念的活動,如同在生起次第、圓滿次第等的修行,全都需要心的分別(mental discrimination)。
根據這個見地之王(大圓滿傳統)的說法,不論念頭活動的表現是生、住或滅,只要安住在一個清新、本初的本然狀態之中。(p. 38)

為了應用「頓超」(妥噶)之任運顯現的重多要點,例如前行法,三種身體姿勢、三種目光凝視、呼吸和覺察的要點,以及為了使用日、月、火焰等所依物和無依之虛空,你應該先從上師那裡領受「直指教導」(p. 41)。

至於最後的「果」,最重要、最上乘的是解脫進入本初清淨的本初虛空之中,沒有任何肉體或物質的殘餘。次佳的「果」,是在解脫進入「基」的本初虛空時,內在與外在的呼吸也同時中斷。最下的「果」,是認識所有屬於「法性中陰」或任運顯現的中陰的顯現,都是自己的展現。藉由「在每一個剎那都作出分別」,你投生一個超越退轉之界(a realm beyond return),如同從一把強弓飛射出去的箭一般,這最起碼的情況是,你所有屬於「生有中陰」的迷惑覺受都會融入覺受本身,於是你不會從五身任運顯現的法身界退轉,具有等同於十地菩薩的果位。(《大圓滿之歌》p. 41)


最後一段的後半我都看不懂,特別是「在每一個剎那都作出分別」是什麼意思?不過這上等、次佳和最下的「果」,分別說的是大遷轉虹光身、虹光身和法性中陰成就。剛好回答了不久之前一位師兄跟我討論的內容:

Momser:以下是我個人看書自己整理出來的,不一定對哦,尤其 <==之後的字。
1.業力尚未發生作用(臨終中陰的第一明光顯現時)——臨終者剛停止呼吸時,若能體悟第一明光,即獲得解脫<==大手印。
2.明光與業力相抗衡(臨終中陰的第二明光顯現時)——臨終者停止呼吸後一餐飯的時間,會進入「淨幻身」的純淨狀態,此刻將顯現第二明光,若能體悟第二明光,即獲得解脫。<==修遷識。
3.業力開始啟動,幻覺顯現(實相中陰)——死後三天半或第四天將進入實相中陰,意識脫離肉身,形成意識體,業力開始作用,引發一連串的幻覺。佛菩薩與忿怒尊顯現亡者面前,來接引亡靈往生淨土,但因業力不斷干擾,因此幻相、光芒、千雷巨響夾雜忿怒的咒語。<==修文武百尊。
4.4.業力作用大產生更多幻覺(投身中陰)——經過實相中陰一連串幻覺後,接下來是更為恐怖的投身中陰,看到黑雨、風暴、巨響等怖畏幻影。雖然這一切都是虛幻不實的業力作用,卻會干擾亡靈投生。<==修法關閉六道門。(平日若有修六道解脫咒,這時六道門就容易關上)

所以個人覺得夢修很重要:因於能在夢中有覺知,並做適當的修行很重要。因為那時很像在夢中,遇到相對應的境時,能覺知並且很自主的做相對應的事。不然,做夢隨夢境轉,就如同死時隨業力轉的意思一樣。
那虹光身呢?沒人描述這事哩。我猜應是在停止呼吸前就認出明點,開始遷轉。
以上純個人意見,當聊天看看就好。


SW:虹光身可能去年去上南開師在西班牙的妥噶教法的人才知道吧。
修到妥噶四相的這個第四關就能有虹光身成就。

我師父的師父貝諾法王,法體兩年來仍停靈,也沒腐壞;睡覺法王敏林赤欽更猛十幾年都還在停靈。那裡是南印度,很熱的。
他們停留在法界,法性中陰嗎?應該不是。他們根本沒有死亡中陰。虹身成就是不經過死亡中陰的,這是高級瑜伽士的死法。

這在宗薩仁波切的中陰教法中有提及(其中有幾集連結是錯的,好像是 2, 10, 12, 14):
宗薩仁波切講授中陰教法全集(31 集,每集約十五分鐘):
http://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7C3A5B46DE3F9188


去年四月我有當面問過南開師,作夢出體唸阿出現顯現,仍有自他分別(它在那、我在這)該怎麼做,他說我沒處於上師瑜伽狀態。後來上課他有講到,要點就是認定這些都是出自於自己的本初潛能。所以通通「認了」,不是認了緋聞,是認了這些顯現都是出自於我自身。這僅是一個概念上的無分別,其他我也所知、所得不多。
SW
系統管理員
 
文章: 4323
註冊時間: 2012-03-05, 16:23
來自: 台灣台北

大圓滿修行精要(3):法性中陰成就

文章SW » 2012-04-28, 01:05

2012/04/27 Fri. raining, outdoor 20-17°C 大圓滿修行精要(3):法性中陰成就

所以接下來談最上乘者已經修到「妥噶」並完成圓滿明覺大力者,「有形的肉身融入無形的粒子」,這種現象稱「彷如一個遨翔天空者」或「彷如虛空」;至於次佳者,「於死亡的同時」,接下來的描述我都看不懂:「在本初清淨的本初虛空之內佔領本然之席,以達不變之自性本身,……是一切諸佛和有成就的瑜伽士的解脫之地」(p. 42)。我想這就是宗薩仁波切講的「瑜伽士的死法」,當然「彷如虛空」是無死的。我們這些更下根器的,只適合看下面這這段。其實不知道是翻譯的問題還是釋迦‧師利‧嘉那(十九世紀西藏大成就者)描述的問題,都沒看懂:

那些擁有甚至更下等根器的人(筆者按:「甚至較低些根器的人」,係相較於前二者而說),「基」之母、子光明和「道」之母、子光明將在法性中陰期間相融合,然後在「直接向上」(upper directions,藏語 yar gyi zang thal)之內,覺醒達到正等正覺。(《大圓滿之歌》p. 42)

「直接向上」不大對,zang thal (音「桑塔」)是透明通澈,指的是不往下至其他中陰,而是條往上解脫的捷徑。我師父曾經比喻修學密宗就像在一條管子裡,只能往上,無法往下,這是 upper direction(往上方向)的意思。

那些擁有稍微更下等根器的人(筆者按:「還要更低根器的人」),將在任運中陰期間,認識到聲音、顏色和光線是自己的展現,並且在這種認識之內,住於平等捨之中,然後在那種平等捨之內,達到超越退轉的狀態。(《大圓滿之歌》p. 42)

這裡多一個「任運中陰」。對於「法性中陰」的定義,是只有母子光明會,還是包括文武百尊(寂忿百尊)的顯現?不同上師的講法都不同。「平等捨」,慈悲喜捨的「捨」就是平等,「平等捨」語意學來講有點 redundant——同義贅詞。

南開諾布仁波切解釋法性中陰

法性中陰之後受生中陰開始——即我們一般所熟知的「存在中陰」(bardo of existence)。

法性中陰(藏文:chos nyid bardo)——實相中陰,由於個人業力習性所致帶來特異景象或幻覺般的經驗,運用禪修的覺知,我們可以有機會認證這些影像背後是如幻的真實本質,這些幻覺景象在本質上類似於夢中影像。因此,具有清明夢的能力有助於我們理解這些都是幻相。根據《西藏度亡經》,如果亡者能夠繼續保持這樣的見地,即瞭解這些可怕的經驗只不過是自心的顯現,就有可能(於法性中陰)獲得證悟。

如果在我們有生之年接受了傳承,透過咒語的力量融合了傳承的力量,進而修習,並為寂忿百尊修法中於(一般中陰之前)存在本性之中陰(中譯按:法性中陰)裡一系列寂靜和忿怒(本尊)的顯現做好準備,那麼我們就有那個顯現的可能性。(註)

寂忿百尊(Shitro, or Kar gling zhi tro):係噶瑪林巴(Karma Lingpa)的伏藏法,是在法性中陰升起的五十八位忿怒本尊和四十二位寂靜本尊的景象。
(《夢瑜伽與自然光的修習》pp. 97, 207, 226)


宗薩仁波切解釋法性中陰

法性中陰是一個特殊情況。如果你是一個佛教修行者,那麼拉長法性中陰的長度,應該是你的目標。但這當然不是你最高的目標,你最高的目標是打破起點與終點,不再有間隔。假設你無法設定這麼高的目標,作為一個初學者、一個修行者,你的目標至少是要盡可能拉長法性中陰的間隔。不論你相信與否,當你經歷法性,這個狀態就是佛的心識,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應該盡可能地延長它。但如果你在生存中陰沒有做過準備,這件事就會變得困難,因為那些光芒、光亮、還有你心識的顯現真是太多了!

法性中陰裡有太多這類景象,所以對我們這些凡夫來說,這種經驗的持續有點像是球碰到地面,剎那就彈回來。這第五個中陰的長度是如此之短,凡夫甚至無法將它認定是一種經驗。然而對於不那麼平凡的人而言,他們能夠掌握這個狀態一段時間,掌握得越久就越瞭解到,環繞在你身邊的一切都只是你自己的覺知,這真是一條通往解脫的神奇之道,如果你能安住在法性中陰,那就是輪迴的終止。
(簡體《人生是剧场》pp. 198-199)


.................................................

註:這裡橡樹林出版社自行修改掉了,把「寂忿百尊修法」拿掉,變成:「進而為法性中陰裡(一般中陰之前)出現的一系列寂靜和忿怒(本尊)的顯現做好修持和準備,那麼我們就有那個顯現的可能性。」(p. 207)我覺得很扯,若沒修寂忿百尊修法,又怎會有顯現?
SW
系統管理員
 
文章: 4323
註冊時間: 2012-03-05, 16:23
來自: 台灣台北

大圓滿的直接指引

文章SW » 2012-04-30, 00:09

2012/04/29 Sun, cloudy/raining, outdoor 30-22°C 大圓滿的直接指引

接下來跳過幾章,來到畫線比較多的「大圓滿直接指引」。

大圓滿的直接指引/祖古烏金仁波切

對修行者而言,在末法時代,最有效的教法形式不是學問精深的冗長闡釋,而是直接的指引手冊(guidance manual)。大圓滿密續本身是以一種遮掩、隱藏意義的風格書寫而成,因此只有極為精通口語教導和論著的大師,才能夠釐清密續的陳述。(p. 80)

如果沒有「立斷」(且卻)的見地,修行者無法達到「頓超」(妥噶)的核心。


接下來譯者把 vision 譯為淨相,其實遑論大圓滿沒有淨與不淨相的見地——這是金剛乘的原則,vision 南開師說有三種境相:凡夫境相、修行者境相,最後一個是完全淨相——完全證悟時就會有完全淨相〔詳見 2012/01/23 札巴蔣稱:遠離四種執著(4)聽講筆記〕。這就是薩迦派的「Three Vision」,但我聽宗薩仁波切在新加坡開示中陰教法,口譯者把它說成「三種見地」,則更是錯誤的翻譯,vision 不同於 view,view 才是見地。因此下段「淨相」均改為「境相」:

「頓超」的境相(vision)是明覺(awareness;藏 rigdang)的展現,但如果沒有認識本覺的正見,這些境相就不過是業風的展現。因此認識本覺是「立斷」的關鍵重點。

如帝洛巴(Tilopa)尊者所說,本覺的認識透過積聚資糧、淨化障蔽和具格上師的加持而產生,如果依止其他的方法即是迷妄。你可曾聽說有任何人僅僅透過閱讀書籍而認識無二明覺?除了領受加持、積聚資糧和淨化障蔽之外,沒有其他認識本覺的技巧。

「領受加持」是指一個深刻虔敬心的剎那。噶舉派和寧瑪派強調瑜伽士單純而安住的禪修,並不強調班智達分析式的禪修。藉由虔敬心、領受加持和專注於禪修的單一法門,過去無數的修行者已經獲致成就。(p. 81)。

大鵬金翅鳥(garuda)在從蛋中孵化出來的剎那,即可展翅飛翔,牠翅膀的力量在出生時就已經圓滿。同樣地,大圓滿修行者在肉身死亡的同時,證得全然的證悟。在死亡的時刻,一個經驗豐富的瑜伽士不會失去意識,反而會達至證悟!(《大圓滿之歌》pp. 82)


關於淨相,三年前我看到大陸姓 G 的神秘兮兮地貼說有個「淨相夢」,南開師在此夢中跟他說:「我一定會回到中國!」這個淨相夢還加了密,我是沒密碼可以看,不然我也送去給資深佛友解夢,看看是不是真的淨相。是啦,今年五月中南開師首度於「中國香港」傳法,還好不是「中國台灣」或「中華台北」,不然這淨相預知夢就早一年實現了。
SW
系統管理員
 
文章: 4323
註冊時間: 2012-03-05, 16:23
來自: 台灣台北

普賢王如來祈願文

文章SW » 2012-05-01, 00:21

2012/04/30 Mon, sunny, outdoor 32-23°C 普賢王如來祈願文

這本書的第九章就是〈普賢王如來祈願文〉的散文翻譯。這裡剛好提出來一點我昨天網路看到的一句,原句是:

一性有五智,于五智成熟,初出佛五部,于此智漸廣
生四十二佛,由運五智力,生六十雄猛,根本明無迷


In the unceasing clarity of awareness, singular in essence, there yet arises the display of the five wisdoms. From the ripening of these five wisdoms, the five original Buddha families emerge, and through the expanse of their wisdom, the 42 peaceful Buddhas appear. Through the arising power of the five wisdoms, the 60 wrathful Herukas manifest. Thus the ground awareness is never mistaken or wrong.


關於四十二是指 42 個寂靜尊,生六十雄猛,則是指忿怒尊。一般在寂忿百尊或文武百尊中的忿怒尊是 58 位,因此我看到該網站還紅字訂正為:

五字偈
一性有五智,于五智成熟,出初佛五部,于此智漸廣,
生四十二佛,由運五智力,生
五八(六十)雄猛,根本明無迷,

七字偈
清淨自性即五智,於此五智成熟中,生起五方原始佛,
智慧增廣進詣時,生起文佛四十二,由顯五智威光力,升起
五八飲血尊,
本體元明未嘗迷,


我覺得不是這樣吧,為什麼?連宗薩仁波切都開示:

「一性有五智,於五智成熟,出初佛五部,於此智漸廣,
生四十二佛,由運五智力,生六十雄猛,」


剛才解釋的佛性本質裡,包含五種智慧。由於這五種智慧的成熟,於是顯現了五金剛佛。五金剛佛就是佛性五種性質的反射,所以五金剛佛跟佛性沒有什麼差別。由於超越了智慧上的界限,於是乎另外42尊佛就生起了。由於這五種智慧光明的緣故,或者是力量像放射的光明一樣,於是產生了60尊的飲血尊。

現在解釋一下飲血尊。血代表愚癡,有些學者認為,真正的佛應該是憤怒相的佛。特別講起來,真正由法身化現出來的佛,應該是憤怒相。因為這種佛的威力的確比寂靜相的佛要大。意義上類似是這樣的,工作的能力比較大。為什麼這樣講呢?這個意義可以用一個比喻來講,就像我們要馴服一個比較乖的小孩,如果能馴服好當然很好。但是總比馴服調皮搗蛋的小孩好。馴服調皮搗蛋的小孩是比較難的。這種憤怒像的佛就是要馴服比較難馴服的。說起來,我們大家都比較憤怒相,因為我們都是比較愚癡,因為大部分的人都是憤怒相,比較愚癡。所以,寂靜尊只有42尊,而憤怒尊有60尊。


他並沒有更正為 58。之前我聽秋竹仁波切解釋過,他說一般文武(寂忿)百尊的忿怒尊是 58 位沒錯,但〈普賢王大力願頌〉(即〈普賢王如來祈願文〉)中普賢王由於他的發願力,為調伏難以調伏的眾生多生出來兩尊忿怒尊,所以是六十尊,「生六十雄猛」。
SW
系統管理員
 
文章: 4323
註冊時間: 2012-03-05, 16:23
來自: 台灣台北

大圓滿前行

文章SW » 2012-05-04, 02:58

2012/05/02 Wed. sunny/raining, outdoor 34-23°C 大圓滿前行

用柺杖指著老人的教導/蓮花生大士

諦聽,老人!注視你自己明覺得覺醒心。它既無形狀,也無顏色,既無中心,也無邊際。首先,它沒有起源,它是空虛的;接著,它沒有住所,它是空虛的;最後,它沒有目的地,它是空虛的。這種空性不是由任何事物所構成,它是明晰而覺察的。當你看見這個空性,並且認識它時,你就了知自己的本然面貌,了解事物的本質。(p. 160)

不論你覺知什麼樣的外在顯相,都是本然顯現的顯相,都是本然空虛的空性;讓它保持本然的狀態,離於心的造作。本然解脫自在的顯相變成你的助手,你可以一邊把顯相當作法道,一邊從事修行。(p. 161)

給予有緣弟子的珍寶/敦珠仁波切

當你從事修持心性的正行時,身體要保持挺直,讓呼吸自然地流動,雙眼半開地直接凝視面前的虛空。……全心全意向你的根本上師祈請,……在最後,把你的心和根本上師的心融合在一起……。(p. 164)


我刪掉一些我無感的話,譬如上師跟蓮師無二無別、安住在平等捨中,我真的對蓮師生不起感情,所以把上師比過去,更是無感;平等捨是什麼境界也是無感,不提也罷。

大圓滿前行/祖古‧烏金仁波切

事實上,前行法是證得虹光身的根本。話說:「前行法是重點。」這或許是因為所有的串習和障蔽都透過前行法而淨化。阿底瑜伽分別輪涅的修行法門極為強而有力,極具清淨力。修行者越接近心,他所獲得的加持就越大,教法就變得更甚深。(p. 201)

安住於本然是指「止」,維持清新是指「觀」。
在大圓滿的系統之中,「止」和「觀」被稱為前行法。(p. 202)
SW
系統管理員
 
文章: 4323
註冊時間: 2012-03-05, 16:23
來自: 台灣台北

把直接覺知當作道路

文章SW » 2012-05-06, 00:52

2012/05/04 Fri, cloudy, outdoor 25-20°C 把直接覺知當作道路

「把直接覺知當作道路」這句話好熟啊,唐望巫士的傳承也是說「直接覺知」,不過他們是指直接覺知能量——指「看見」,而非形色表相。

把直接覺知當作道路/創古仁波切

「直接的覺知」是指金剛乘的修行法門,它不牽涉任何智識上的猜測,修行者使用「人無我」和現象空性之比較直接的覺受,並且繼續修學此一勝觀,直到完全了證它為止。(p. 211)

事實上,我們有可能直接看見心的空性。與其只是思量心的空性,我們可以擁有一個特殊的、非比尋常的覺受,並且發現:「喔!是的,它真的是空虛的!」它不再只是一個我們假設的結論,我們可以清晰而且直接地看見它。這是印度和西藏的大師們獲致成就的方式。(p. 214)

首先,我們採取「大日如來(毗盧遮那)七支坐」,雙眼注視前方,不眨眼或變換姿勢,但那不是真的的中心議題。重點在於,切勿掛慮進入你視野的任何事物;相反地,你應該注意自己的心——覺知者。(p. 218)


我不知道我的經驗要就醒時或出體來看,以出體在「無偽裝地帶」而言,一切皆無形色,無相,我不知道這是不是空性體驗,但我已經在裡面,任何事物都可以生起,但也可以不生起,即便生起也是虛幻如雲。醒時,我只有在南開師的直指下,有過一次短暫的「看見空性」的經驗,是真的看到,但也許是我的幻想。基本上醒時修這些真的太累了,還不如睡著後以意生身修,體會更深。
SW
系統管理員
 
文章: 4323
註冊時間: 2012-03-05, 16:23
來自: 台灣台北

止與觀(1)

文章SW » 2012-05-06, 00:54

2012/05/05 Sat, cloudy, outdoor 25-20°C 止與觀(1)

止與觀/祖古‧烏金仁波切

請記住,僅僅是安住,僅僅住於穩定的「止」的修行之中,並不保證你能夠認識自生覺醒的本然狀態。(p. 222)

(在藏語之中,「修學」(training)和「禪修」(meditating)這兩個詞聽起來是相同的,)修學比較是「熟悉」的問題,而不是「禪修」的問題。你越是熟悉心性,就越不會刻意地觀修心性,越容易去認識心性,並且更容易去維持這種狀態。

任何狀態只要是修學的產物,就不是解脫。僅僅是能夠保持平靜,並不能瓦解迷惑。(pp. 224-225)

大圓滿的教法從一開始就對修行者介紹法身的本然狀態,在大圓滿的背景脈絡之中,「寂靜」(止)有時不是絕對必要的。

不要認為「止」和「觀」沒有必要的。在本覺之中,內在的穩定是「止」,覺醒的品質是「觀」。
大圓滿也使用「止」和「觀」的字眼,但是在那時它們不是指修行的結果。(pp. 226-227)

「觀」是你的空覺,你超越圓滿與缺損的本然明覺。在大圓滿之中,它是指對本覺的真正認識,它是指在「觀」的同時看見心性。然而,過了一段時間之後,你發現自己又再注視著所看見的事物,那即是念頭來臨的時候,然後你需要去「提醒」,並且再一次地,觀者立即停止了。放鬆在非造作的本然之中!(p. 228)
SW
系統管理員
 
文章: 4323
註冊時間: 2012-03-05, 16:23
來自: 台灣台北

止與觀(2)

文章SW » 2012-05-08, 00:42

2012/05/06 Mon, cloudy, outdoor 28-21°C 止與觀(2)

當你安住在那狀態之中,什麼事也不做時,有一種全然的放下。在此同時,有一種全然覺醒之感。

在念頭消失的同時,有一種覺醒的品質,如同蠟燭完全自行存在的明燦火焰。(p. 228)


在聽了許多宗薩仁波切的英文開示,present 越來越是當下的意思,presence、be present 處於當下,當然不是大陸翻譯的「覺知」、「保持覺知」,雖然也有覺察的品質;而 instant present 相對於「不間斷的散亂」(constant distraction) ,講的是剎那的當下感,台灣孫一(《水晶與光道》)和大陸都翻譯為「明覺」,我真不知道很多台灣佛書也翻譯為「明覺」的英文為何。還有一點就是大陸喜歡每個字都翻譯,人家就是無法用英文表達才用藏文,那還翻譯個鬼啊?難道中文可以翻譯得更好?我相信南開師對翻譯是相當在意的,不然他不會總是講些中英文錯誤翻譯的案例。如果我們聽了上師的開示、讀了上師的書,還在繼續心「滴」、仰「滴」、四身「印」(從大手印、手印而來),這些上師點名的錯誤譯詞還繼續援用,也是對上師所言置若罔聞。

在當下,過去已經止息,未來尚未到來。離於過去、現在、未來三時,如此除了空虛之外別無一物。(p. 229)

完全明覺的本然狀態具有無礙的品質,那是真正的自在。「止」本身不是真正解脫道的原因;「止」在每個層次上都需要結合「觀」的明觀,一直到獲得正等正覺為止。(全然的明觀即是認識心性。)(p. 230)

如果你要繼續追求一種特殊的、了無念頭的心理狀態,那麼這種修學就不具有利益。(p. 231)


「這非造作的、當下的覺醒」,在此,用來表達「覺醒」(wakefulness)的字詞,相同於用來表達「識」(consciousness)或「心」(mind)的字詞。此時此刻,有一個心在身體裡,所以我們才有可能透過耳朵來聽聲音。當心(覺醒的品質)離開你的身體時,沒有對聲音的認知,因為心已經離開了。有所覺受的不是身體,而是此時此刻在這個身體裡的東西,是在這個剎那、此時此刻,不是在過去和未來,而是在這個當下的剎那。

在此,「非造作」(unmade)一詞,是指你讓當下剎那的覺醒保持「如是」的狀態。(pp. 234-235)


啊哈,終於看到 instant presence,原來翻譯為「當下的剎那」,但我覺得 instant presence 應該是「剎那的當下」才對,當然我們並不知道這裡的「當下的剎那」英文原文為何。

過去的已經停止,未來的尚未到來,而當下沒有被概念化,在我們觀看的那一刻,便看見當下非造作的覺醒。有時,它被稱為「當下的心」(present mind)、「平常心」(ordinary mind)和「本然的心」(naked mind)。(p. 237)

「裸」(naked)這個字在大圓滿上師的著作中經常可見,「赤裸」或「裸露」,翻譯成「本然」不大好,本然的心比較像是 natural mind。這章我們摘完了。
SW
系統管理員
 
文章: 4323
註冊時間: 2012-03-05, 16:23
來自: 台灣台北

下一頁

回到 大圓滿教法相關書籍出版及摘要翻譯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1 位訪客

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