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頁 (共 6 頁)
Re: 宗薩欽哲仁波切《不是為了快樂》摘要
發表於 :
2013-03-12, 00:54
由 SW
宗薩仁波切《不是為了快樂》摘要(51):
生起次第與圓滿次第
為了清凈起始,我們修持生起次第;為了清凈終結,我們修持圓滿次第。這兩種修行次第背後的目的,是極其廣大而深邃的。雖然這可能是個粗略的歸納,但生起次第的目的是為了證得一切顯現與存在(顯有)的本質,而圓滿次第的目的是為了證得空性的本質。
「顯現」與「空性」在金剛乘佛法中,它們並非分離的。……
生起次第涉及各種密續的方法,包括觀想自己為本尊、蓮花、日輪與月輪座,以及從本尊心間放射與收攝光芒。圓滿次第則涉及兩種禪定——「有相圓滿次第」與「無相圓滿次第」。「有相圓滿次第」包含許多阿努瑜伽(梵anuyoga)的修持,例如觀修「輪」與「脈」,以及把「氣」有意識地集於中脈(梵avadhuti)來控制,還有夢瑜伽(dream yoga)、中陰修持與拙火(梵Kundalini)等修持;這些都包含在「有相圓滿次第」的修行之中。在此之後,則是「無相圓滿次第」,這是最高形式的「觀」的修持。
發表於 :
2013-03-12, 00:54
由 SW
宗薩仁波切《不是為了快樂》摘要(52):
第十四章/有關修持的忠告
以情緒(煩惱)為道
在《維摩詰所說經》(梵VimalakirtiSutra)中,文殊師利菩薩指出蓮花無法在在乾旱之處生存,只有生根於潮濕的泥土才會盛開。同樣的,只有那些我執與情緒(煩惱)大如須彌山的人,才能生起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SW 註:阿耨ㄋㄡˋ多羅,Anuttara,無上)
你千萬別因自己巨大的情緒而感到挫折或被它征服,也不必自困於這種想法——認為在最終證得心的本質之前,要完全克服這些情緒會是多麼困難,甚或無望。……然而,若不經過修行,我們會因為對它們太過於熟悉,而無法覺察它們。也正因如此,它們不會自動崩解,這點值得我們謹記在心。然而,由於情緒確實是暫時的,因此,即使是以最少量的禪定修持,也很容易令它們分崩離析。
發表於 :
2013-03-12, 19:42
由 SW
宗薩仁波切《不是為了快樂》摘要(53):
蔣貢‧康楚‧羅卓‧泰耶根據「捨棄」(abandoning)、「轉化」(transforming)與了知(knowing)三種行為,來教導三乘。他的教授不僅提供了如何修持佛法的實際建議,更明確地定義了聲聞乘、菩薩乘與金剛乘。他也提供了三種處理「貪愛」的主要方式如下:
(一)聲聞乘的方法是以壓制、拆解與勸阻,來「捨棄」貪愛。
(二)菩薩乘的方法是「轉化」貪愛,因此你不必然要捨棄它,但是不允許以狂野、未調伏或有害的方式隨意地任其出現。
(三)金剛乘的方法是「了知」一切貪愛的本質。修行者以全然的「無作」來圓滿這種「了知」,亦即不順從於情緒。同時,不對貪愛生起厭惡,當然也不以轉化它而將它捨棄或矯正。單純地只是覺察它,就足以保證我們不會陷入它的遊戲。
密咒乘的方式是「不造作」。在無造作的境界中,只是單純地去認知。
金剛乘的方法——了知
金剛乘告訴我們,任何時候當貪欲或其他情緒生起時,只要「看著」(watch)它,別做任何事情——不要造作。但這是一個很容易被誤解的指導,當情緒生起時,「不要造作」單純地意指「不要做任何事」。它並不表示如果你正在街上行走就應該停下來,找張長椅盤腿而坐,並試圖去「看著」情緒。此處的重點是當你注意到情緒時,大部分的人都習慣於追隨它,而非「看著」它。當感受到貪愛時,我們就跟從自己的貪愛;感到憤怒時,我們就跟從自己的憤怒,或者僅僅只是壓抑它而已。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處理情緒呢?完全不要造作,只要看著它就好。當你注視情緒的那一剎那,它就會消失。初學者會發現情緒很快會再次出現,這不要緊,重要的是,當你開始看著自己情緒的瞬間,它們立刻就會消失。即使只消失了一瞬間,「情緒消失」的這個事實,便意味著智慧的曙光在片刻之間出現了。「了知」所指的就是認知此赤裸的覺性。
發表於 :
2013-03-12, 19:44
由 SW
宗薩仁波切《不是為了快樂》摘要(54):
最後的忠告
閉關
閉關時間的長短沒有一定,可以從一週末到整個一生,至於你的修持時程有多嚴格,全視自己的情況而定。
如果你的閉關時間很短(一、兩天或一周),那麼時程就要安排得緊湊一點,因為如果時間有限,最好儘量抓緊每一時刻。
一個嚴格的閉關應該有相當長時間的座修與相當短時間的休息,而且完全不與外界溝通,不論是面對面或經由電子郵件、簡訊或其他任何形式。你也絕對不該主動從電視或廣播裏找尋訊息。
個人的修行最為重要,如果你有時間,應該去做正式的前行閉關,每天修持三到四座。……不論你做何決定,我建議你專注於每項修法的「融入」部分,而且在你的心與上師的心相融之後,盡可能地安住於那種「不可分別」的狀態之中,愈久愈好。
發表於 :
2013-03-13, 20:27
由 SW
宗薩仁波切《不是為了快樂》摘要(55):
進步的徵兆
修行中進步的徵兆是什麼?我們能期待些什麼?我們是否應該等待上師的信號或獎勵?根據噶瑪恰美仁波切所說,我們不會有任何覺受,沒有任何特別的夢境,也毫無清凈的顯相。當你的出離心、傷悲之心與虔敬心在心中如火般熾燃時,往昔噶舉派的上師會讚揚這是「徵兆之王」(King of all signs)或「無兆之兆」(sign of no-sign)。最值得你珍視的徵兆,包括:對佛法修行日益增強的胃口;覺察到所有從事之事都徒勞無益;與舊習氣產生的結果生起日趨強烈的衝突;還有,雖然你仍有心參加朋友的派對,卻被一種覺得毫無意義、純屬浪費時間的惱人感覺所困擾。
發表於 :
2013-03-13, 20:27
由 SW
宗薩仁波切《不是為了快樂》摘要(56):
譯者後記
這是一本當代版的《普賢上師言教》。
宗薩.欽哲仁波切以其深廣的悲心與浩瀚的智慧,為金剛乘道上的學子寫下了這本關於金剛乘「前行」的指引。《不是為了快樂——前行修持指引》一書,不只 是前行修持不可或缺的指南,更是一部滿盈「竅訣教授」的精要法教。金剛乘的修行者,無論是做「前行」或任何其他修持,一定會如我一般,發現在仁波切特有的詼諧與叮嚀的智慧話語之下,本書處處充滿了讓我們得以導正缺失、免於執著的珍貴教誨。
……
姚仁喜 謹記
二○一二年四月三十日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