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夢者班/做夢者班 II

本論壇自 2009 起分享南開諾布仁波切之教法,目前歸屬於象雄文化。Email: dreamworkforum@gmail.com

詠給明就仁波切《世界上最快樂的人》摘要

《上師瑜伽》、《金剛歌》、《水晶與光道》、《日與夜的循環》、《金刚萨埵大虚空》、《觉性杜鹃》、《吽之封印中阴引导》等書籍出版及摘要翻译

文章SW » 2013-04-14, 21:40

詠給明就仁波切《世界上最快樂的人》(31):

第三部 果――成果


一開始,我們的心無法長久保持穩定,也無法長時間安住。然而,只要堅忍不拔並持之以恆地禪修,心的平靜和穩定性就會逐漸開展。
一-波卡仁波切( Bokar Rinpoche),《對初機者的忠告》

禪修時陷入朦朧或昏昏欲睡的狀態,對治法則是將眼睛向上凝視,你不需要抬起頭或下巴,只要把眼光往上移,凝視著上方即可。這樣做通常可以讓心產生清醒的作用。而當你的心感到煩躁時,凝視下方則能產生一種安定的作用。

禪修的次第

一、瀑布般的體驗

「瀑布體驗」是人們開始禪修時通常會碰到的第一個體驗。,這些瀑布體驗似乎是可怕的折磨。試圖抗拒念頭等體驗的意圖會產生一種反作用,因為這樣做會造成心理或情緒的緊張感,到最後演變為身體的一種緊張狀態,一旦你不再蓄意強加這種造作的安定感,你就會發現自己得面對「原來」的瀑布體驗。

另一個可能性是,經驗來來去去,速度快到你根本無法認出它們。而這就是無所緣禪修的一種,是「止」修持最棒的形式。再繼續練習下去,你會發現自己愈來愈能夠在每個體驗生起的瞬間就清楚覺察到它。
SW
系統管理員
 
文章: 4442
註冊時間: 2012-03-05, 16:23
來自: 台灣台北

文章SW » 2013-04-18, 21:22

詠給明就仁波切《世界上最快樂的人》(32):

河流般的體驗


此時,一切仍活躍地進行著,但速度已漸慢且趨於和緩。進入這種「河流」階段的禪修體驗的最初徵兆之一,就是發現自己偶爾已經可以輕鬆不費力地進入禪定的覺性境界,可以自然覺察內在和外在所發生的一切。而當你正式禪修時,喜樂、清明、超越概念(non-conceptuality)的體驗也更加清晰明確了。

一旦這些體驗開始發生,你也開始能分辨出每個體驗之間的微小空隙。這些空隙最初會很短暫,只是對「超越概念」(non-conceptuality)或「超越經驗」(non-experience)的驚鴻一瞥,但假以時日,隨著自心愈來愈平靜,這些空隙便會愈來愈長。而這就是「止」禪修的精髓:能夠察覺並安住在念頭、情緒和其他心理活動之間的空隙上。
SW
系統管理員
 
文章: 4442
註冊時間: 2012-03-05, 16:23
來自: 台灣台北

文章SW » 2013-04-18, 21:23

詠給明就仁波切《世界上最快樂的人》(33):

湖泊般的體驗


「湖泊般的體驗」時,你的心就會開始感到非常平穩、寬廣且開闊,就像是平靜無波的湖泊一樣:你發現自己打從心裏感到快樂,沒有任何高低起伏;你充滿了自信、穩定,而且多少已體悟到禪定覺性的持續境界,即使在睡夢中也是。

在這同時,你的身體開始感受到喜樂的輕安,你的明性也更為增長,因此所領受的一切境相都變得更鮮明了,幾乎是一種明晰澄澈的狀態,就像鏡中的影像一樣。雖然瘋猴子在河流般的體驗階段可能還是會製造一些問題,但是當你達到「湖泊體驗」時,瘋猴子便會從此退隱江湖。

在佛教傳統中,修行人不太會跟他人談論自己的體驗和了悟,主要是因為這樣容易增長我慢,而且也可能導致濫用這些體驗,以獲取世間權力或用來影響他人。
SW
系統管理員
 
文章: 4442
註冊時間: 2012-03-05, 16:23
來自: 台灣台北

文章SW » 2013-04-21, 19:28

詠給明就仁波切《世界上最快樂的人》(34):

體驗並非開悟


雖然「湖泊經驗」被視為「止」禪修的最高境界,卻不是終極目標。所謂的「開悟」,是完全證悟自己的佛性。佛性它超越一切念頭、情緒,以及感官識(根識)和意識的感受經驗,也遠離了「自與他」與「主體與客體」的二元體驗。

我的諸位老師總是審慎地指出「短暫體悟」和「真正開悟」之間的不同。體悟隨時都在變化,就像天空中雲朵的飄浮移動般,而開悟,即自心本性的穩定覺性則如天空本身,是襯托各種變動體驗生起的一個不變背景。

想要達到開悟的境界,最重要的是讓自己的修持逐步開展,並以每天多次的短時間禪修作為開始。從短時間禪修中逐漸增長的安定、平靜或清明等體驗,很自然而然地就會激勵你延長修持的時間。

當你試圖抓住某個喜樂或清明的體驗時,這個體驗就變成一種概念,無論你再怎麼努力想要留住它,還是會漸漸消退。稍後如果你試著再複製這個體驗,但這也僅只是一種記憶,絕非那個直接的體驗本身。

老師們教我,每當這些殊勝的體驗發生時,要在這些覺受消退之前見好就收。因此,每當喜樂、清明或其他美好的體驗發生時,我就會馬上停止禪修。

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些美好的體驗只是暫時現象,是對自心本性的短暫瞥見。一旦那短暫的清淨覺性體驗過去了,你又得處理內心所面臨的昏沉、散亂、驚擾不安等平時的狀態。事實上,好好處理這些負面狀態,反而會讓你獲得更大的力量與更大進展。

走在這條修持的旅途上,要讓自己盡情欣賞沿途的景色。這旅途上的無限風光就是你的自心,由於你的心本來就是證悟的,因此,倘若一路上你都能把握機會隨時安住一會兒,那麼最後你將會領悟到,你想要到達的地方其實就是你當下所在之處。
SW
系統管理員
 
文章: 4442
註冊時間: 2012-03-05, 16:23
來自: 台灣台北

文章SW » 2013-05-01, 19:34

詠給明就仁波切《世界上最快樂的人》(35):

證悟之道只有一條:從內在做起。
——第十二世泰錫度仁波切,《了義大手印祈請文》釋論

禪修,尤其是「悲心」的禪修,似乎創造了新的神經元傳導路徑,大大增強了腦部不同區域之間的溝通,產生了科學家所謂的「全腦運作」( whole brain functioning)。

然而從佛教的角度來看,我可以說悲心的禪修培養了對各種體驗的本質更寬廣的洞察力,而這種洞察力來自卸下心對自他二元分別的習性枷鎖——這種心識的分析層面與直覺層面的統一是大快樂,也是大解脫!

當你獲得一些體悟後,悲心和止禪修通常是要結合在一起練習的。而當你把悲心和止禪修兩者結合時,不但會利益自己,還可以利益他人。修持道上的真正進步,就是包含能夠覺醒到自利的同時也要利他。

當你發展出心智和情緒的穩定性,且能夠進一步將這個穩定性擴展為以悲憫體諒他人,以仁慈、同理心的方式對待他人時,你的希望或所做的祈願就會較迅速,也較容易實現。

實踐單純慈悲心的利益,也展現了「己所欲,施於人」的利益。
SW
系統管理員
 
文章: 4442
註冊時間: 2012-03-05, 16:23
來自: 台灣台北

Re: 詠給明就仁波切《世界上最快樂的人》摘要

文章一步一擇 » 2020-09-09, 22:57

我從中得到一些疑問的解答方向,謝謝你的分享 :)
一步一擇
一般會員
 
文章: 2
註冊時間: 2020-08-21, 14:29

上一頁

回到 大圓滿教法相關書籍出版及摘要翻譯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 位訪客

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