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詠給明就仁波切《世界上最快樂的人》(1):
佛法修持的重點,並不在於刻意改變想法或行為,以使自己成為更好的人,而是要認識到,無論你如何看待影響自己生命的那些遭遇,你原本就是良善、完整,且圓滿具足的。佛法修持是去認出自心原本具有的潛能。
佛陀體悟的是自己本性的一切潛能,而這潛能先前卻被二元觀限制住了。所謂的二元觀,就是認為有某個獨立存在、原本真實的「我」(self),和某個一樣也是獨立存在、原本真實的「他」(other),兩者是分離且對立的。二元觀並不是一種「性格上的瑕疵」或缺陷,而是根植於腦部構造和功能的一種複雜生存機制,但就和其他機制一樣,是可以透過經驗而改變的。
透過向內審察的功夫,佛陀認清了這種改變的能力。往後四十年,錯誤觀念究竟如何深植於心中,以及如何斬斷它們,即成為佛陀遊歷印度教學的主題,並吸引了數百位,甚至可能數千位弟子。兩千五百多年之後,現代科學家開始透過嚴謹的臨床研究,顯示佛陀通過主觀審察所領悟的見解竟然異常精確。